双孢菇秋季出菇应如何管理
秋季要想夺取高产,必须重点处理好水分、温度、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,既要多出菇、出好菇,又要保护好菌丝,为翌年春菇生产打好基础。
一、水分管理
水分调节在整个秋菇管理中最重要,水分管理的好坏,直接影响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,必须认真对待。出菇后,子实体生长阶段所吸收的水分,来源于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分。
关于双孢菇秋季水分管理的具体方法,请参阅秋季双孢菇的水分管理方法。
二、温度管理
出菇期菇棚温度应保持在18~20℃,较低温度下双孢菇子实体肥厚,不易开伞,品质较好。
秋菇前期气温较高,有时可达22℃以上,当菇棚内气温高于18℃时应设法降温,如在向阳一侧加厚薄膜上的覆盖物,并多开门窗通风降温。
中午气温高时关闭门窗,晚间清晨气温低时再开窗通风,同时在地面或墙壁上适当喷水也可降温。待温度降下后,即可整理菌床,捡去死菇及发黄菌丝束,并适当补土,使菌丝恢复正常,再进行出菇管理。
秋菇后期温度逐渐下降,应加强管理,以免温差过大,出现“龟皮裂”、“硬开伞”和“死菇”现象。
更多双孢菇温度管理细节,请点击参阅双孢菇秋季出菇期的温度管理方法。
三、通风管理
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呼吸作用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更为旺盛,排出的二氧化碳多,耗氧量大,因此,出菇后菇房内必须经常保持空气新鲜,随时通风换气。
在秋季气温偏高的前期,菇房内通风不好就会导致子实体发育不良,甚至出现幼菇萎缩死亡现象。此时菇房通风要同时提高棚内的温度,同时降低棚内的湿度。综合考虑,菇房通风应在夜间或雨天进行。无风的天气南北窗可同时打开,有风的天气只开北风窗。
为解决通风与保湿的矛盾,门窗要挂草帘,并在草帘上喷水,这样在通风的同时也能保持棚内的湿度,还可以避免热风直接吹到菇床上。
秋菇后期气温下降,菇体减少,棚内二氧化碳和热量也相应降低,可适当减少通风次数。菇棚内空气是否新鲜,主要以二氧化碳含量为指标,也可从双孢菇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确定氧气是否充足。在通风较差的菇房内出现柄长盖小的畸形菇,说明棚内二氧化碳超标,须及时进行通风加以改善。
(4)采收要点
为保证双孢菇质量,以保证达到较高的商品率,应做到及时采收。特别是第一、二潮菇,生长旺盛,菇体密集,菇盖长到2~4厘米时,就要及时采收,否则,长得过大,质量上不去,价格也上不去,还会影响下一潮菇的生长,得不偿失。
出菇盛期,最好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。合格菇的基本标准是:菇盖直径2~4厘米,菇形圆整,纯白,菇柄削平长度不超过0.5厘米,无泥根、无机械伤、无虫眼、无色斑点、不开伞、不掉柄、菌柄与菌盖间不薄皮(小于3毫米微薄皮)。
采收时不要喷水,用拇指、中指捏住菇盖向下一按,轻轻旋转,提起,放入筐中集中削柄。运输时要用收购单位提供的盛放双孢菇的专用容器,防止菇体碰伤。
声明:本文由"麦兜兜"发布,不代表"LECMS"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nongye.yxiso.com/shenghuo/281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