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» 养殖技术

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

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,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发展,是由于群体的力量,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,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作用,不断进化的结果。

一、蜂巢

蜂巢是蜜蜂栖息、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。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,风吹不着,雨林不着,利于保温、保湿及御敌。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理方便,箱壁无缝,气窗严密。蜂箱内有许多巢脾,两张巢脾之间——双蜂路,10毫米。巢脾与箱壁之间——单蜂路,6~8毫米。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,巢房有四种类型:

1、工蜂房结构六棱柱形,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,房口略向上。

①优点:牢固,节省蜂蜡,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、花粉。

②数量:445×235毫米的标准脾约有6600~6800个工蜂房。

2、雄蜂房结构比工蜂房大,用于培育雄蜂、贮蜜,多在巢脾的边角。

3、台基王台的基础,形似园钵,口向下,专用于育蜂王。

4、过度房不规则,起连接、贮蜜、加固等作用。

蜜蜂饲养方法

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

二、蜜蜂的行为

筑巢、采集、酿蜜、饲喂、封盖等为本能行为。刺敌、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、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。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。

1、泌蜡与筑巢春繁季节,大流蜜期泌蜡丰富。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——蜡鳞,每千克蜡鳞大约400万片,1千克蜂约10000只,10000只蜂大约能生产0.5千克蜂蜡。

2、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。温度蜂巢子区温度34~35℃,无蜂子时14~32℃,温度降低时,蜜蜂靠密集、吸蜜和运动产热。温度过高时,蜜蜂通过疏散、扇风和采水来降温。湿度采水增湿,扇风降湿。中蜂呈鼓风机式,意蜂则为抽气机式。

3、蜂巢的守卫蜜蜂对震动、异味、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:集体示威以吓跑、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,大天敌侵入蜂巢,蜜蜂群起而攻之。

4、蜂舞。圆舞100米以内,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源泉跑步,且经常改变方向,忽而左,忽而右,在两边各绘出-两个圆圈。约经半分钟后,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,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。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,不表明方向。摆尾舞或八字舞100米以外,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,腹部极力摆动,在摆动中已250赫兹的低频率发出-连串清脆的短音,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。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:在一定时间(15秒钟)内经过中轴的次数。100米——9~10次,600米——7次,1000米——4次,6000米——2次。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,指示出蜜源的方向: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,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,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。阴天,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,确定太阳的位置。

5、自然分蜂。蜂王产卵,工蜂育虫培育新蜂,只是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,整个蜂群的繁殖,是以自然分蜂来实的。当气候温暖,蜜粉充足,群势强大时,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,而后出现台基——蜂王在台基内产卵——工蜂培育新王,在新王出房之前,老蜂王同大部分工蜂涌出巢门,飞离原巢,另建新巢,组成新蜂群。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、雄蜂及部分工蜂,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。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。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,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①促成分蜂的因素自然环境:闷热气候、较充足的蜜粉源。

②巢内环境:巢内拥挤、通风不良、粉蜜充塞、卵圈受压、缺乏造脾余地。

③蜂群的状态: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,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,通常蜂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,封盖子增多,卵虫减少,同时幼蜂相继出房,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。

④分蜂前的征兆:雄蜂—→台基—→产卵—→培育新王。蜂王在台基内产卵,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。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~5天之间,早的在封盖前2日,迟的在封盖后7日,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,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,蜂王腹部开始收缩,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,并在巢门口团集,挂上“垂须”,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。分蜂的过程上午7时至下午4时,工蜂导演。

6、分蜂的次数。蜂王并不是蜂群的君主,蜂王的产生取决于工蜂,工蜂又参与或导演着蜂王交尾和分蜂等活动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,工蜂是蜂巢中真正的主宰者。但蜂王也并非是产卵的机器,蜂王通过传递自身分泌的蜂王物质,直接影响着工蜂筑造王台,抑制工蜂产卵等行为。所以,蜂王是整个蜂群群体机制十分主要的枢纽。

蜜蜂饲养方法

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

三、蜜蜂的采集

1、工蜂的飞翔力:时速——20~24公里,最高40千米,风速达24公里/小时,蜜蜂不能持久飞行。采集半径2~2.5公里——3~4公里,飞行高度1000米。

2、花蜜的采集:10次~24次/日,每次40毫克,最高70~80毫克,一个强壮的蜂群大约6万到七万只蜜蜂,1/3采集,2/3从事巢内工作。由花蜜——蜂蜜,须经5~7天的酿制。

3、花粉的采集:10次/天,12~29毫克/次,气温低于12℃,高于35℃,风速达20公里/小时,均不采。

4、蜂胶的采集:蜜蜂从树芽,或松、柏科植物的破伤部分,采集树胶或树脂,装入花粉巢带回巢,由内勤蜂帮助卸下。西蜂有采胶的性能。

5、水的采集和利用:目的——用于稀释蜂蜜,调制幼虫饲料、降温、增湿,每天50~100次,每次25~50毫克。

声明:本文由"麦兜兜"发布,不代表"LECMS"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nongye.yxiso.com/yangzhi/3863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